两人你一言我一语,畅想着与小孙儿相见的温馨场景,不知不觉中,路程已走过大半。
经过月余的长途跋涉,终于抵达长安。罗成和秦琼早早便一起迎出大门,脸上洋溢着热切的期盼。秦胜珠抱着孙儿罗通,携窦线娘在门内焦急地等候。
刚一下车,秦母便激动地走向秦琼,眼中泪光闪烁:“琼儿,为娘可见到你了!”秦琼赶忙上前扶住母亲,说道:“母亲,一路辛苦了!”
此时,罗成也向大夫人行礼:“母亲,您一路受累了。”大夫人摆摆手:“能见到孙儿,这点辛苦算不得什么。”
众人正说着,昌平王妃在丫鬟的搀扶下也来到了罗府。她笑着说道:“听闻姐姐来到长安,我可是迫不及待地赶来相见了。”秦母看到妹妹,亦是激动不已:“妹妹,多年不见,你可安好?”
昌平王妃拉着秦母的手说道:“姐姐放心,一切都好。快让我瞧瞧这小孙儿。”秦胜珠忙把罗通抱上前,说道:“这孩子可乖巧着呢。”
昌平王妃逗弄着罗通,赞道:“瞧这眉眼,将来定是个英俊的儿郎。”众人闻言,皆哈哈大笑起来,一时间,罗府内充满了欢声笑语,亲情的温暖弥漫在每一个角落。
长安城中,车水马龙,熙熙攘攘,一片繁华热闹的景象。而在罗成将军府内,更是喜气洋洋,热闹非凡。罗成之子罗通满百日了,这可是府中的大喜事,全家上下都沉浸在喜悦的氛围之中,精心筹划着这场盛大的百日宴,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欢欣的笑容。
罗成,这位在战场上英勇善战、威名远扬的将军,此刻也褪去了往日的威严,满脸洋溢着幸福满足的笑容。他亲自提笔,神情专注而认真,写下一封封请帖。那笔触刚劲有力,字里行间都充满了对儿子百日的欢喜和对亲朋好友的诚挚邀请。他在长安的同僚圈中发了个遍,每一封请帖都承载着他对这个特殊日子的重视和期待。他深知,这个特殊的日子,必须要与亲朋好友共同庆祝,让大家一同分享这份喜悦。
而姜家集和北平府两地的亲人自然更不能忘了。他唤来总管罗安,郑重地嘱咐道:“罗安,你速速前往姜家集和北平府,务必将大夫人和秦母接回长安。另外,给我大哥罗松也送去一封家书,邀请他带着秦用来长安一聚。告诉他,把北平府的事务暂且交给侄子罗焕,也算是对那孩子的一次锻炼。”罗安恭敬地应下,领命而去。
罗安带着随从快马加鞭,一路疾驰。马蹄声急,扬起阵阵尘土。他先来到了北平府。
北平府中,罗松正在书房中审阅公文。书房内宁静而庄重,书籍整齐地排列在书架上,散发着淡淡的墨香。罗松身着一袭素色长衫,气质儒雅,眉宇间透着睿智与沉稳。他自幼饱读诗书,又精通武艺,可谓是文武双全。在北平府中,他以公正、智慧和仁爱赢得了极高的威望,将北平府治理得井井有条,百姓安居乐业,生活富足。
此时,罗安一路奔波,终于来到了北平府。他顾不得擦拭额头的汗水,直奔书房,将罗成的家书呈递给罗松。罗松放下手中的公文,接过家书,缓缓展开,仔细阅读起来。他的脸上逐渐露出了欣慰的笑容,那笑容如春风般温暖。他深知弟弟对这个孩子的喜爱,也为家族的新生命感到由衷的高兴。罗松看完信忙道:“总管一路辛苦先在府上休息一夜,明天去老家接我母亲和姨妈吧。”然后吩咐管家带罗安下去吃饭、休息。
他放下家书,叫来儿子罗焕。罗焕年轻英俊,朝气蓬勃,身上有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他步伐轻快地来到父亲面前,恭敬地行礼道:“父亲,唤孩儿何事?”罗松看着儿子,眼中满是慈爱与期望,说道:“焕儿,你叔父来信,你堂弟罗通满百日,要举办百日宴。为父要和你母亲还有秦用叔叔前往长安一聚。这北平府的事务,就暂且交给你打理。这也是对你的一次锻炼,你可要好好把握。”罗焕听后,心中既兴奋又紧张。他知道,这是父亲对他的信任,也是他证明自己能力的难得机会。他挺直了腰杆,坚定地说道:“父亲放心,孩儿定当竭尽全力,不辱使命。”罗松点了点头,眼中闪过一丝赞许,又嘱托了一番,便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启程去长安。
罗松夫妻收拾完毕,再次叫来罗焕,语重心长地说道:“焕儿,你虽年轻,但要有担当。处理事务要公正公平,不可偏袒。要多听取百姓的意见,为百姓谋福祉。遇到难题,可多与府中的幕僚商议。切不可鲁莽行事,凡事三思而后行。”罗焕认真地听着父亲的教诲,目光坚定,一一铭记在心。
罗松携夫人带着秦用踏上了前往长安的路途。一路上,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