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LK小说 > 大明锦衣卫1 > 08

08

"都停下!"老王扯开嗓子。围过来的工人七手八脚撬开铁匣,霉味混着铁锈扑面而来。匣内除了几本发黄的线装书,还压着张卷边的羊皮图。技术员小李戴上手套展开图纸,惊呼出声:"这是明代铠甲结构图!"图上用朱砂勾勒的鳞甲纹路清晰可见,落款处"严承影"三字力透纸背,旁边小字批注"甲厚如民信,不可减一分",却在"信"字处被利器划得支离破碎。

最引人注目的是那本名为《铁罪录》的手稿。泛黄的宣纸上,蝇头小楷密密麻麻记载着万历年间军备黑幕:"三月初七,魏进忠授意将甲胄厚度减至二分五厘,每千领贪墨银万两";"七月廿三,李侍郎次子押运掺砂铁料赴辽东,船沉白洋淀,实则分赃私吞"。众人翻到最后一页,却见整页被褐色血渍浸透,只能勉强辨认"三十七万领甲……皆……"几个残字,仿佛有人临死前拼尽最后力气写下控诉。

"沈墨是谁?"小李用手机闪光灯照着手稿封底。老王盯着封皮上模糊的暗纹,突然想起祖父讲过的故事——晚清时码头上有个抄书匠,专替达官贵人誊写密信,绰号就叫"墨鬼"。难道这沈墨,竟是百年前就知晓明朝贪腐秘辛的人?

夜色渐浓,工地突然断电。黑暗中,不知谁碰倒了铁匣,《铁罪录》哗啦啦散落一地。月光透过防尘网照进来,众人惊恐地发现,那些被血渍浸透的残页上,竟隐隐浮现出更多文字,像从历史深处渗出的血泪。

第二章:沈墨的绝笔(万历四十六年)

万历四十六年冬,京城郊外的破宅内,八十岁的沈墨剧烈咳嗽着,指节重重砸在案几上。咳出来的血沫溅在新到的邸报上,将"萨尔浒大败"四字晕染成诡异的紫色。他颤抖着铺开宣纸,狼毫蘸墨时,砚台里的墨汁竟已冻成薄冰。

"三十七万条性命..."老人浑浊的眼睛泛起血丝。二十年前,他在工部任职时,曾亲眼见过严承影打造的铠甲——那位兵器局的老匠人总说"甲厚如民信",每一片甲叶都要经十二道淬火。可如今,当他从昔日同僚处得知,军器监早已将精铁换成"铜包铁",甲胄厚度一减再减,心中的悲愤几乎要冲破胸膛。

油灯忽明忽暗,沈墨开始奋笔疾书。他的手背上青筋暴起,字迹却依然工整如刀刻:"万历四十年,魏进忠升任光禄寺少卿,与晋商勾结,以杂铁充精铁,每车获利八百两";"万历四十二年,兵部侍郎李守仁之子押运军械,将三成火药换成硝石次品"。写到严承影之死时,笔锋突然顿住——那个坚持"甲胄厚度不可减一分"的匠人,被魏进忠以"延误工期"为由杖毙,死前偷偷绘制的《全甲图》,辗转落入他手中。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窗外风雪呼啸,沈墨却浑然不觉。他将《全甲图》与手稿仔细包好,又从箱底取出个密封的铁匣。这铁匣原是当年工部铸造的官用密函箱,此刻却要承载大明最黑暗的秘密。"严兄,你的心血,总算能重见天日了。"老人抚摸着图上朱砂勾勒的甲纹,想起严承影被抬出兵器局时,身上那件沾满鲜血的旧衣,胸口还别着半片未完成的甲叶。

当铁匣埋进后院的老槐树底,沈墨已是满头大汗。他蹒跚着回到书房,取出最后的信纸,蘸着自己的血写下:"愿后世之人,莫忘今日之痛。"墨迹未干,剧烈的咳嗽再次袭来,这次涌出的鲜血染红了半张书桌。

深夜,更夫的梆子声穿过风雪。沈墨整理好官服,将白绫挂在房梁上。恍惚间,他仿佛看见严承影在火光中微笑,看见崔成德的浙兵穿着纸糊般的铠甲冲向敌阵,看见萨尔浒的雪地上,无数冤魂在寒风中哀嚎。

"大明啊..."老人闭上眼,踢翻脚下的木凳。铁匣在冻土下静静沉睡,等待着四百年后,被某个挖掘机的铲斗唤醒,让那些被尘封的血泪,重新诉说一个帝国如何从内部溃烂。

第三章:张居正的预言(万历元年闪回)

万历元年盛夏,蝉鸣如沸。紫禁城兵仗局内,熔铁炉的热浪与淬火的白雾交织,年轻的张居正撩起蟒袍下摆,踩着满地火星踏入工坊。青铜鹤嘴锄状的漏勺正将铁水浇入甲模,匠人们赤膊挥锤的号子声震得梁上积灰簌簌而落。

“张大人!新铸的山文甲请您过目。”总提调抹着额头汗珠,捧起一副尚未缀合的甲胄。张居正指尖拂过鱼鳞状的甲片,冰凉的触感中带着淬火后特有的颗粒感,“此甲可挡建州重箭否?”

老匠人严承影从人群中站出,布满老茧的手按在甲片接缝处:“按《大明会典》规制,三分熟铁锻造,淬火九次,莫说建州重箭,便是倭刀劈砍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