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LK小说 > 大明锦衣卫1 > 大明锦衣卫978

大明锦衣卫978

荧惑守心,地脉异动。”他的声音因急促的呼吸发颤,却字字砸在地上,“据璇玑玉所示,十年内京师必有大变,恳请陛下敕令工部彻查王恭厂火药库,迁民于三里之外。”

御座上的朱由校正用刻刀削着块紫檀木,木屑像雪片似的落在龙袍前襟。听见“王恭厂”三个字,他手里的刻刀顿了顿,削出的木茬歪歪扭扭地挂在木料上,像截断了的骨头。“火药库?”皇帝的声音里带着不耐烦,“上月不是刚查过?魏伴伴说,库房的墙新砌了三尺厚。”

站在御座旁的魏忠贤立刻弓起身子,绣着金线的蟒袍下摆扫过地面,带起一阵香风——那是他用西洋进贡的龙涎香调的膏子,据说能压过身上的戾气。“回陛下,”他尖细的嗓音裹着笑意,“徐大人怕是老眼昏花了。前日奴才还去王恭厂瞧过,守兵们正把火药箱码得整整齐齐,连耗子洞都堵死了。”

徐光启猛地抬头,额角的血珠滴落在金砖上,晕开一小团暗红。他怀里的璇玑玉像被火炭燎着,毕宿星纹的血痕已漫过玉边,把蓝布封套浸出个醒目的红圈。“魏公公可知,”他盯着那团晃动的蟒袍影子,“新砌的墙用的是沙土混草筋?遇潮就酥,挡不住火星子。”

这话像根针戳破了气球,殿内的喧嚣突然停了。崔呈秀刚要跳出来呵斥,却被魏忠贤用眼神按住。徐光启看见魏忠贤袖口露出的玉佩——那是块成色极好的和田玉,雕着北斗七星,正是去年从汤若望住处抄来的,如今倒成了阉党的护身符。

“徐大人既懂营造,”魏忠贤的指甲在玉带上刮出轻响,“不如请旨去王恭厂监工?也好让咱们这些外行开开眼。”他这话看似退让,实则藏着毒——王恭厂的守军都是他的干儿子,徐光启去了,怕是连库房的门都摸不到。

徐光启攥紧了拳头,指甲深深嵌进掌心。他想起李之藻昨夜带来的消息:王恭厂最近在夜里往城外运东西,车辙里沾着的硫磺粉,在雪地里显出道道黄痕,一直通到魏忠贤的私宅。而那些新砌的墙,表面看着厚实,里面却填着碎砖烂瓦,不过是做给皇帝看的样子货。

“臣愿去。”他忽然开口,声音里带着破釜沉舟的决绝,“但需带三样东西:西洋验震器、新制的象限仪,还有——”他顿了顿,目光扫过阶下的东林党人,“左佥都御史左光启同往。”

左光斗猛地抬头,眼里闪过一丝惊讶,随即挺直了脊梁。杨涟悄悄拽他的袖子,却被他甩开——这位以铁骨闻名的御史,袖口还沾着昨日为百姓写状纸时蹭的墨痕。

魏忠贤的脸瞬间阴了。王恭厂的猫腻,左光斗早就参过几本,只是都被他压了下去。此刻让这两人凑到一处,不亚于在火药库旁点灯笼。“左大人身兼要职,”他皮笑肉不笑地说,“哪有功夫管这些琐事?不如让崔御史陪徐大人去?”

崔呈秀立刻挺胸,腰间的玉带扣叮当作响——那是他用克扣辽东军饷买的,据说能避刀枪。徐光启望着那晃动的玉带,忽然想起《璇玑问对》里的批注:“金玉之器,难挡雷霆;奸佞之语,易蔽天听。”

“不必了。”朱由校突然把刻刀扔在地上,紫檀木料滚到徐光启脚边,“就依徐爱卿的。左光斗,你带五百禁军,跟着徐监正去王恭厂。要是查不出什么,”皇帝的目光扫过两人,像在看两件没刻好的木料,“你们俩就去修皇陵的墙。”

这话一出,魏忠贤的脸白了白。皇陵的墙是出了名的苦差,寒冬腊月里,工匠冻毙的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他刚要再劝,却见皇帝已经拿起另一块木料,显然没了再谈的兴致。

徐光启叩首谢恩时,听见左光斗的膝盖撞在金砖上的闷响,比他自己的还要重。两人起身时,目光在半空相遇,左光斗眼里的火光,竟与璇玑玉的血痕有几分相似。

走出太和殿时,雪又下了起来。李之藻正缩在宫墙根下,怀里揣着个油纸包。“大人,”他见徐光启出来,慌忙递过包,“这是汤若望藏在天主堂地砖下的,说能测火药的燥湿度。”

油纸包里滚出个玻璃管,里面装着半截水银,管壁标着细密的刻度。徐光启捏着玻璃管,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水银柱正随着他的呼吸微微晃动。“这叫湿度计,”他忽然笑了,额角的血痕在雪光里格外清晰,“西洋人用它看天气,咱们用它...保命。”

左光斗走过来,拍了拍他的肩膀。这位东林党人的手掌粗糙得像砂纸,却带着让人安心的力气。“王恭厂的守军里,有个把总曾是我的门生。”左光斗的声音压得很低,“他说库房的墙角有个暗门,通着城外的地道。”

徐光启望着远处王恭厂的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