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絮沾襟入禁闱,
银针渡厄显灵奇。狐恋雯穴 埂鑫蕞全
凤冠初戴承恩重,
素甲亲披赴战危。
箭毒犹研甘草解,
刀疮自创药方医。
仁心岂辨胡汉血,
留得观音万古碑。
曹婉儿在寝宫与李世民床笫之欢后,恰夜阑人静时,月光洒在窗台上,显得格外宁静。
曹婉儿不由回想起,她与父亲奉旨入宫的情景。
那天婉儿跟随已被李世民封为太医的父亲踏入皇宫时,正值春末夏初。
宫墙内的柳絮纷飞,落在曹婉儿的肩头,她轻轻拂去,抬头望向巍峨的太极殿。
“婉儿,记住为父的话。宫中不比家中,一言一行都要谨慎。"
曹婉儿点头,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被远处一群嬉戏的宫女吸引。
只见她们穿着华丽的宫装,在花间追逐,银铃般的笑声随风飘来。
太医院位于皇宫东南角,是一处幽静的院落。
曹太医被安排在正厅东侧的诊室,曹婉儿则住在后院的一间厢房。微趣暁说王 更欣最哙
每日清晨,她都会随父亲学习医术,辨识药材。
这日,曹婉儿正在院中晾晒药材,忽然听到前院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曹太医!曹太医可在?”
一个太监慌慌张张地跑来,“太子殿下突发急症,陛下召您速去东宫!”
曹太医连忙收拾药箱,曹婉儿见状,立即上前:“父亲,我随您同去。”
东宫内,太子李承乾面色潮红,呼吸急促。李世民坐在床边,眉头紧锁。
见曹太医到来,立即起身:“爱卿快来看看,承乾这是怎么了?”
曹太医诊脉片刻,转头对曹婉儿道:“婉儿,你来看看。”
曹婉儿上前,轻轻握住太子的手腕。
她的手指纤细白皙,搭在太子腕间,仿佛能感受到脉搏中跳动的生命力。
“回陛下,”曹婉儿恭敬道,“太子殿下这是受了风寒,又因饮食不当,导致脾胃失调。只需服用汤药,再辅以针灸,便可痊愈。”
“哦?”李世民饶有兴趣地看着曹婉儿,“你且说说,该如何医治?”
曹婉儿不卑不亢:“太子殿下需服用桂枝汤,以驱散风寒。如闻蛧 勉沸粤独再取足三里、中脘二穴施针,调理脾胃。待症状缓解后,还需注意饮食,少食油腻,多饮温水。”
李世民眼中闪过一丝赞赏:“好,就按你说的办。”
三日后,太子痊愈。李世民特意召见曹婉儿,想到自己也曾得到她的救治,所以今天心中愈发欣赏。
贞观二年春,李世民册封曹婉儿为贵妃。册封大典上,曹婉儿身着华服,头戴凤冠,在百官注视下缓步走上台阶。
她的目光扫过人群,看到父亲站在角落,眼中含着欣慰的泪光。
然而好景不长,贞观三年,东突厥势力日益强大,屡犯边境。朝堂之上,李世民与众臣商议对策。
“陛下,”李靖出列奏道,“突厥狼子野心,若不及时铲除,恐成大患。臣愿领兵出征,为陛下分忧。”
李世民沉吟片刻:“爱卿所言极是。只是突厥骑兵骁勇,我军将士难免伤亡...”
这时,曹婉儿起身:“陛下,臣妾愿随军出征,与父亲一同救治伤员。”
朝堂上一片哗然。有大臣反对:“贵妃娘娘千金之躯,怎能亲赴战场?”
曹婉儿坚定地说:“医者仁心,不分贵贱。将士们为国征战,臣妾岂能安居宫中?”
李世民看着曹婉儿,想起她救治太子时的情景,终于点头:“准奏。"
大军开拔之日,曹婉儿换上素衣,与父亲同乘一辆马车。随行的还有数十名太医署的医官,以及满载药材的车队。
战场远比想象中残酷。第一次见到伤兵时,曹婉儿几乎站立不稳。
断臂残肢,血肉模糊,哀嚎声不绝于耳。但她很快镇定下来,开始为伤兵处理伤口。
“按住这里,”她指挥着医官,“用金疮药止血,再用纱布包扎。”
夜深人静时,曹婉儿常常独自在营帐中调配新药。她发现突厥人使用的箭矢上涂有毒药,便苦心钻研解毒之法。
一日,李靖在追击突厥残部时中箭负伤。箭上有毒,李靖很快陷入昏迷。
前线军医束手无策,曹婉儿闻讯赶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