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秘就在鸦片贸易上。^萝+拉+暁-说¨ ~埂¨薪/醉^全′从1773年东印度公司试销鸦片成功后,便向中国大量倾销鸦片,获得巨额利润,成了它从中国贩茶的资金,解决了东印度公司长期来无法解决的收支不平衡困境。这个过程是:鸦片贩子在中国吸收现金,东印度公司用伦敦、孟买或加尔各答的汇票,向他们换取现金转为自己贩茶的资金。于是就出现了英——印——中,即棉纺织品——鸦片——茶丝这一循环的三角贸易关系。
格林堡曾引用华伦所著《鸦片》(1839)一书中的一段话,来说明鸦片贸易在三角关系中的地位:多年以来,东印度公司从鸦片贸易上获得巨额收入,这种收入使英国政府和国家在政治上和财政上获得无法计算的好处。英国和中国之间的贸易差额情况的有利于英国,使印度对英国制造品的消费量增加了十倍;这直接支持了英国在东方的巨大统治机构,支应英王陛下在印度的机关经费;用茶叶作为汇划资金和交流物资的手段,又使大量的收入流入英国国库,而且用不着印度贫困就给英国每年带来六百万镑。因此,东印度公司就尽其力之所能来推广鸦片贸易。¢白¢马,书′院? ,追·蕞·辛?蟑+结′[21]
* * *
[1] 参见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第2册,商务印书馆,1939年版,第35页。
[2] 俞正燮:《癸巳类稿》,见《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1册,第287页。
[3] 明末至清前期的鸦片税银变动,据张燮《东西洋考》卷七《陆饷》及李圭《鸦片事略》所记,情况如下:1589年(万历十七年)每十斤税银二钱;1615年(万历四十三年)每十斤税银一钱七分三厘;1687年(康熙二十六年)关税每百斤税银三两又分头银二两四钱五分。
[4] 雷瑨辑:《蓉城闲话》,《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1册,第293页。
[5] 【英】格林堡著、康成译:《鸦片战争前中英通商史》,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版,第99页。
[6] 《中国丛报》第5卷,1837年4月。
[7] 1855年10月22日麦都思关于鸦片问题的报告,转引自姚贤镐编:《中国近代对外贸易史资料》第1册,中华书局,1962年版,第319~320页。-求/书~帮_ `已¨发′布¢罪.薪′蟑`截,
[8] 《中国丛报》第5卷,1837年4月。
[9] 梁廷枬:《夷氛闻记》,《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第6册,第4页。
[10] 《夷艘入寇记》(不著撰人,抄本),同上书,第6册,第106页。
[11] 《英国议会文件》“特别委员会第九次报告书”,1783年,第61页。
[12] 自1757年,东印度公司控制孟加拉后,英国一般工商业主也要求参加对印度的贸易。东印度公司在英皇乔治三世的支持下,拒绝了这种要求。经过国内资产阶级的长期斗争,直至1784年“庇特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后,东印度公司被置于由国会任命的六个委员所组成的委员会,实行监督。委员会有权决定有关公司的政治问题,但公司董事会有权任用公司职员及处理日常事务,并保留对中国和印度的贸易垄断权。
[13] 原指印度当地人及其他欧洲人,阿尔明尼亚人拥有的船只(港脚船),以区别于东印度公司的公司船(公班船),从17世纪末起,特指持有公司执照,专门从事对华贸易鸦片走私的私人船只。
[14] 特立巴蒂:《孟加拉省区的贸易和财政》(1793~1833),孟买,1959年版,第156页。
[15] 奥文:《英国对中国和印度的鸦片政策》,耶鲁大学,1934年版,第58页。
[16] 据【美】马士著,张汇文等合译:《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第1卷,北京,商务印书馆,1963年版,第238页附表。另一种说法是:1816~1817年1150箱,1820~1821年4000箱。
[17] 《英国议会文件》,“特别委员会关于对华贸易的报告”,1840年,第166页,附录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