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要打匈奴,首先得养马,要有好牧场,还要有好马种,而好马种当然不能去求匈奴,要去西域,去大宛,大宛不给怎么办?打!这些都是成本,更要命的,马不仅前期投入成本,后期维护成本一样高,养马比养车还费钱,因为马不光要吃草,还要有马夫,车至少不一定要用车夫吧。+小*税/宅/ _耕.辛`醉′全*
第二,盖房子。
想当初萧何那个杀千刀的趁着刘季在前面打仗,在长安修起了非常豪华的宫殿,周围二十八里,刘季算是有良心的,大骂萧何,说天天打仗,老百姓过得这么苦,你居然大修宫殿,忘记了阿房宫吗?结果萧何强词夺理,说做皇帝么,这个办公大楼就不能和县政府大楼一个档次,否则没人瞧得起您,再说了,你现在建得很一般,后面的皇帝忍受不了,就会越来越豪华,还不如一步到位,建个超级拉风的,二十八里,一天都逛不完,后面的皇帝也不会再有动作啦。
可谁都知道,一步到位这种事情从来就到位不了,你一步到位买个iPhone4,结果人家iPhone5出来了,你赚了点小钱,想一步到位买个奔驰,家里的婆娘就知足了,可过几年赚了大钱,外面的小蜜却看上了法拉利。~墈`书-屋? ?更?芯,嶵·筷+所以几代下来,到刘野猪的时候,那个在刘季看来已经豪华到无以复加的未央宫,就未免太寒酸了。太业余了,看我的。刘彻不仅把未央宫翻建一新,增加了高门、武台、麒麟、凤凰、白虎、玉常、金华等殿,而且新修了更为阔气的长乐、建章、甘泉。四大宫殿之外,又有上林苑,里面有离宫七十所,二十八里算什么,直接三百里。什么,阿房宫也是三百里,那不行,咱再来两个,甘泉苑五百四十里,宫殿一百多个,西郊苑四百余里,离宫三百多个。
别的不说,单凭这基础建设的投资,刘彻算是彻底奠定了汉朝一哥的位置,秦皇汉武秦皇汉武,那个搞投资的大手笔,也只有秦皇能与之相提并论。但这些都是要钱的啊。
第三,铺场子。
光打仗,光盖房子,人生还是少了点乐趣,所以刘彻还要做很多事情。比如封禅,五岳剑派从何而来?自五岳而来。五岳又自何而来,自刘彻而来。想当年秦皇也只是封泰山上面一棵树做五大夫,刘彻更厉害,直接封了五座山,那排场,那赏赐,来过的一辈子也忘不了。~咸~鱼/看\书^ +冕+费·岳^黩*比如巡狩,刘彻还是个旅游爱好者,不像刘恒就爱宅在宫里,所以时不时就带上一帮驴友,带足行头、装备、车马,到处观光、打猎、游玩,再顺便祭一下皇天、后土、江神啥的。可旅游也是很花钱的——不花钱那叫流浪,路费、住宿费、导游费、小费、景点娱乐费,当然,也许不用皇帝自己去花,但花谁的钱,最后不都是大汉朝的钱吗?
这些都是与前任比起来,很大很大的开支。那么,这些开支靠着汉初八十年的积累,是不是够呢?刘彻又有什么新的生财之道呢?
71.汉朝的收支账
在武帝初年,朝廷有哪些收入,又有哪些支出呢?
收入总的来说,有两大块,一块是政府收入,一块是皇室收入。支出么,当然也是两大块,政府支出,皇室支出。
政府的收支由大司农——当时还叫大农令——管理,大农令曾经还叫治粟内史,又是农又是粟的,听名字就知道,跟农民有关,跟粮食有关。
所以政府收入里,最大的一块就是田赋和算赋。田赋就是你种多少田,交多少粮,算赋就是你家里有几口人,交多少钱。
田赋一开始是粮食产出的十五分之一,后来汉文帝有可能是天性仁慈,也有可能是与免租赋的吴王竞争,免掉了农业税,到景帝时,再恢复,不过只有三十分之一,百分之三点三,算得上薄赋了。
不过有两点不好,一是田赋以百亩为单位,就是说你家哪怕只有一亩地,也必须按百亩来交租,你说这不是坑爹吗?你说这不是逼着土地集中吗?二是除了交田赋外,还要交人头税。如果人头税少收一点点也就罢了,可人头税分量还真不轻,每人一百二十文。按照晁错的计算,五口之家,假设收一百石米,田赋就是三点三石,算赋是多少呢?因为算赋只收十五至五十六岁的,不算老人小孩,假设五口之家有三个大人,则算赋三百六十文,也相当于三石米,几乎相当于田赋乘以二。
但是且慢,还有更赋。啥是更赋,就是国家要求每年参加若干天义务劳动,不想参加义务劳动的同志,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