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LK小说 >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 > 第8章完结

第8章完结

到了大中祥符年间,诏修玉清昭应宫使丁谓,以及同修宫使李宗谔等人宴饮,真宗向李宗谔劝酒,李宗谔坚辞,说自己醉了,又说天已经黑了,臣要回家啊!真宗就让中使悄悄地走近李宗谔,附在他耳朵上说:“此间不须从门扉下出。¨6+1~墈¨书·蛧* .庚¢新/嶵.全/”李宗谔惶恐致谢,史称“上笑而颔之”。这是真宗在有意用这个小小恶作剧“讨好”李宗谔。随后,当着诸臣,真宗说:“听说爱卿至孝,宗族人口不少,但你能与整个家族友好和睦相处,家声不坠;朕现在保守太祖太宗的基业,也很像爱卿你管理家族的样子啊!”

又对李宗谔说:“翰林,是宫中清华之地,前贤在此工作,有不少故事。爱卿父子都做过翰林,一定周知这些故事吧?”李宗谔正好在写一部关于翰林往事的《杂记》,第二天献给朝廷,真宗手诏褒奖、答复,将书藏于内署。

不察有罪

宋代有“四大名著”,分别是《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和《册府元龟》。·3*4_k,a*n′s¨h+u!.¢c\o~m_前三部完成于太宗朝,最后一部完成于真宗朝。

大中祥符二年(1009)八月,枢密使王钦若等人完成了新编修的《君臣事迹》一千卷,真宗亲自作序,赐名《册府元龟》。

第二年五月,真宗出示一份手札给所有的编修官,详说书中一事道:“张杨为大司马,下人谋反,辄原不问。乃属之‘仁爱门’,此甚不可者。且将帅之体与牧宰不同,宣威禁暴,以刑止杀。今凶谋发觉,对之涕泣,愈非将帅之材。《春秋》息侯伐郑大败,君子以为‘不察有罪’,宜其丧师。今张杨无威刑,反者不问,是不察有罪也。可商度改定之。”

《册府元龟》记录宋代之前历代君臣的事迹,结构上分为若干门,其中一门为“仁爱门”。张杨是东汉末年的一位将军,曾与袁绍合兵讨伐董卓,但是被匈奴单于捉住送给董卓,董卓用他为地方太守。他官至大司马,与吕布友善。曹操征吕布,他策应吕布抗击曹操,被部将所杀。史称此人“性仁和,无威刑”。-d^a¢n!g`k_a′n~s-h\u^.`c¢o?m`下人中,有人谋反,他发觉后,对着谋反者哭泣,还原谅对方,不问不追究。

息侯是春秋早期的小国国君,郑国算是大国。二国有“违言”不和之处,息侯竟然怒而兴兵,结果大败而还。《左传》给息侯的评价是,这个国家早晚要完,因为息侯“不度德,不量力,不亲亲(不对自己的亲人友爱),不征辞(不去明证其辞而责问),不察有罪(不审查国内有罪之人)”。

显然,张杨乃是东汉奇葩,息侯乃是春秋奇葩。史上说张杨“性仁和”,王钦若等人望文生义,将其列入“仁爱门”,是不妥当的。真宗饱读诗书,又有大见识,一望而知其非,让编修官们改易,有道理。虽然真宗自己也常常“不察有罪”,“和气”过头,总是放过犯错误甚至犯严重错误的文武官员。

锦褥

大中祥符八年(1015),负责卤簿仪仗的机构仪鸾司来奏,说大驾外出,皇上乘坐的御辇上的“锦褥”即坐垫太旧了,要更换一个。真宗对主管财政的三司使林特说:“朕在内廷所用的东西,未尝有锦绣织品,这个‘锦褥’,只在外廷使用,当时没知道爱惜。从今下诏,告诉礼官,坐褥使用黄紬、紫紬就可以了,不必用锦绣。”

“紬”即“绸”,可以没有花纹图案。“锦绣”事实上就是在绸缎布帛上再织花纹图案装饰,较“绸”更为精美华丽,然手工时代,所费织工不少。

真宗又对林特说一事:

“仪鸾司所管理的什物,如道场中的锦绣供具,本来是侍奉神祇圣君的,但掌事者常常自己拿了去用,有人甚至当作地毯踩踏。过去卫绍钦曾经掌管仪鸾,有一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