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LK小说 >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 > 第17章完结

第17章完结

当初川中王小波、李顺起事时,上官正即被太宗派往蜀中。_a~i_h·a?o\x/i¢a~o`s_h^u,o!..c-o\m/现在又赶上刘旴之变,他并不想出兵平乱。益州知州张咏见他有逗留之意,就用言语激励他,要他尽快展开征讨。大兵顿迟一日,粮草就要靡费一日,而且,贻误战机。

于是上官正开始行动。

张咏为他举行送行仪式,饯行酒正酣,张咏举杯对下属慷慨陈词——实际是说给上官正听:“汝曹蒙国厚恩,无以塞责,此行当直抵寇垒,平荡丑类。若老师旷日,即此地还为尔死所矣。”你们蒙受国家恩典,战事中是没有办法推卸责任的。此行,应该直抵敌寇营垒,平荡那些丑类。如果旷日持久,锐气全失,川中这个地方,可就成为你们的葬身之地啦!

经由张咏一番砥砺,上官正知道必须积极对待,于是收到马知节回复后,当即率军前往平叛。

马知节夜半渡江,几百人屯扎在一个叫方井镇的地方,就在这里遇到了刘旴。恰好上官正也领兵赶到,于是两下合击,斩杀刘旴,史称“其党悉平”,刘旴的党羽也全部被平定。?卡~卡.晓.税`枉, ^更~鑫¨最^全,

发生在至道三年(997)八月一场闹剧般的叛乱,十天以后,结束了。

九月,真宗得到消息,对朝臣说起西川叛卒的事,有辅臣认为:蜀中诸州郡大多没有像样的城池,所以刘旴这类骄悍猛卒,就容易攻克州郡。

真宗回答说:“在德不在险。倘官吏得人,善于抚绥,使之乐善,虽无城可也。”地方安全,在德化不在险要。如果得到循吏管理地方,善于安抚当地士庶,使人乐于向善,即使没有城池也是可以平安无事的。

真宗不主张在川蜀修建高大城池,事功上也有抑制藩镇的深意。地方州郡做大,如果遇到“权反在下”的“阴谋拥戴”,据守大城,就是一方割据势力。那时官军讨伐会困难重重。

真宗继承了太祖太宗的“心法”,“事为之防,曲为之制”,不待“焦头烂额”,先做“曲突徙薪”,在防患未然方向上,做足了功夫。,微.趣~小`税_ ¨已^发*布_蕞*歆′璋/洁!大宋帝国三百年,所有“偃武兴文”之类的努力,都可以在这个方向上得到解释。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在富有远见的帝国君臣看来,几乎等义于苦难之源。所以“偃武兴文”,必须作为第一国策,时刻保持警戒惕励,不可马虎。

缺犒赏部下作乱

自古蜀中多事。刘旴之乱后三年,也即咸平三年(1000),大宋与契丹在山西、河北、河南有了战事,“五年战争”正酣,战事胶着中,川中又有了王均之变。

此案几乎就是五代乱世“权反在下”“阴谋拥戴”的又一个真宗朝翻版。

叛乱者的心路,变乱过程,那种奇异的“偶然性”,几乎就是五代藩镇造反的重演。宋真宗正在领导一场卫国战争,大宋帝国十几万优秀儿女正在北部边境与契丹殊死搏斗,川中叛卒利用了这个机会——与五代乱世中藩镇造反,勾结契丹的战略态势相仿佛。

这时候,“澶渊之盟”还没有到来,夷夏和平还未见曙光,中原大地不逞之徒在“国难”中谋求权力再分配,野心勃勃。

当时川蜀一地经历了太宗朝的王小波、李顺之乱后,“人心未宁”。真宗时,张咏之后,是新任益州知州牛冕。

此人很善良,但管理地方并无方略,史称为政“宽弛”。

牛冕的搭档是前朝老将符彦卿的公子符昭寿,此时以凤州团练使身份出任益州钤辖。钤辖是负责地方防御、管辖军旅屯戍的派遣武官。但此人却对军政军情无所用心,有什么地方军务,就随便让下人传递消息,也不监督监管。生活还很奢侈,市上买东西常常强行赊账,往往过了半年还不付款。更放纵部下巧取豪夺。他还试图玩期货,平时购置稻麦之类,囤积居奇,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