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LK小说 > 大宋帝国三百年:真宗赵恒 > 第172章完结

第172章完结

另一位明人谢肇淛在他的《五杂俎》也有一段话,可以帮助理解王曾此举。?武+4!看!书′ !埂/欣.蕞`全,

他说:“事功之离学术,自秦始也,急功利而焚诗书;学术之离事功,自宋始也,务虚言而废实用。故秦虽霸而速亡,功利之害也,宋虽治而不振,虚言之害也。”

这话是说秦政重“工具理性”,而大宋重“价值理性”。用这番话来衡量剧秦和大宋,似扪着要害之处;但是核定大宋种种“紧张”,种种恪守与变通的艰难,可以看出,大宋一直在“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间寻找某种平衡,并非一味倾向于“价值理性”。而历史深处,更细密的节点,往往出入更大。譬如王曾,就不是一个“务虚言而废实用”的人物。他的“倒丁”可以为例。

此外,在王曾后来的日子里,他对帝国利益几乎就像一个精心的看家护院者,其重“实用”处,往往要与太后做艰难博弈。

“天书”从葬永定陵

“天书”,在真宗之后,怎么办?

这事,成为帝国的一大难题。\秒/璋?結¨晓?说¢网? ·吾_错?内+容¨

继续保留“天书”,那就要坚守“神道设教”的几十年政治逻辑,不得变异;而运作起来,各类“伪造天书”事件,在国家鼓励下,还会陆续发生。那时节,怎么办?更有太后还在。她跟着真宗完成了“神降天书” “泰山封禅”“祭祀汾阴”“建造宫观”种种“神道设教”活动。怎么办?天下都知道,太后刘娥虽然有所控制,并不奢靡,但她事实上乃是一个喜欢排场的人物。

人人都看到了这一步。但是,怎么办?

由于真宗永定陵旧穴改新穴,现在又重新改回旧穴,耽误了时间,所以,原定于七月完工的陵寝,工程后延到了十月间方才完工。

就要让真宗安寝了。

新任皇帝宋仁宗,此时只有十几岁,他与皇太后诏谕辅臣,将问题提了出来。-顽!夲-鰰¢颤- \埂^芯/蕞?哙·

王曾,还有未来的名相吕夷简,提出了解决方案:“天书”从葬真宗永定陵。

理由是:这么贵重的东西,只有先帝可以独享,他人不得染指。

皇太后细细思量,接受了这个意见,于是,内廷降旨:前后所降“天书”,都是先帝尊道奉天,所以天帝显灵,赠书作答。现在就要安葬先帝了,所有的“天书”都有玉刻的副本,都已经奉安在玉清昭应宫。原本真文,只在宫禁大内中供养。由此可以看到先帝的意思是什么啦。何况如此特殊的祥瑞之极,只能专属先帝,不可留于人间。当从葬永定陵,以符合先帝的旨意。

事,就这样解决了。

玉清昭应宫大火

八年之后,已经是仁宗天圣七年(1029),这一年的六月丁未日,忽然大雷雨,玉清昭应宫被雷劈失火,宫观凡2610间房屋,除了长生崇寿殿之外,全部焚毁。如此,连“天书”的副本也化为灰烬。

第二天,太后刘娥召来辅臣,哭泣着说:

“先帝力成此宫,一夕延燔殆尽,犹幸一二小殿存尔。”

这时的枢密副使名叫范雍,他估计太后的意思是想重新修葺,于是抗言道:“那还不如全都烧光呢!”

太后闻言一惊,问他何故。

范雍说:“先朝因为这个玉清昭应宫,而竭尽天下人力,现在这么快就成为一片灰烬,显然,这是天意,不是人意。如果仅仅因为有那么几间尚存的房屋,而整体修葺,则民不堪命,这也不是对‘天戒’的回应。所以不能修。”

太后不爽,希望能获得真宗朝老臣的支持,但王曾很严肃地支持了范雍的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