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LK小说 > 大宋帝国三百年:文功武治宋太宗 > 第114章完结

第114章完结

太宗此举,就叫明察,看上去很简单的事,但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白`马`书/院? *嶵^鑫·漳~劫!更!欣^快,仁宗朝有个名相吕夷简评论此事说:爱憎之不察,为害深矣。妺喜恶鄂侯,谗于桀而脯之。妲己恶比干,谗于纣而剖之。骊姬恶申生,谗于献公而杀之。靳尚恶屈原,谗于楚而逐之。绛、灌恶贾谊,谗于文帝而疏之。甚者李林甫谗杀太子,二王及其朝臣韦坚、李邕辈,又逐太子妃韦氏、良娣杜氏。呜呼!爱憎之不察,为害如此。且小人之心险如山川,毒如豺虎,微失其意,则无所不至。人君不能明之,则谗人得行,善人罹患,可为痛惜者也。太宗明宫人之诈计,知姚坦之见憎,虽尧舜之聪明,殆不过是。

如果不能明察人之爱憎,作为君王,为害就太深了。夏王朝的妺喜憎恶鄂侯,就向君王桀进谗言,结果将鄂侯做成了肉酱。殷王朝的妲己憎恶比干,就向君王纣进谗言,结果将比干剖了心。晋国的骊姬憎恶申生,就向献公进谗言,结果将申生逼得自杀。楚国靳尚憎恶屈原,向楚王进谗言,结果将屈原驱逐流放。汉代的周勃、灌婴憎恶贾谊,就向文帝进谗言,结果将贾谊外放疏远了他。更有甚者,唐代的李林甫还进谗言杀害太子、二位亲王以及朝臣韦坚、李邕,驱逐太子的妃子韦氏和良娣杜氏。唉!爱憎不能明察,为害就是这样!况且小人之心倾险起伏如山川,毒辣狠心如豺虎,稍微有一点让他失意,他报复起来就没有他做不到的。?鸿?特,小^说¨罔¨ ·蕪?错?内+容-人君如果不能明察这一点,则谗言就会生效,导致善人遭殃,真是可为痛惜的啊。太宗能明白洞察赵元僖东宫之人的诈计,知道姚坦被他们憎恶,即使是尧舜那样的视听聪明,也不过如此。

太宗对善于进谗言的小人似乎有一种天然的识别能力。

淳化年间,中书政事堂有一个大臣王沔,因为过错而被罢政,回到家中。正好有个小吏因为过去的罪过被人举发,小吏的事也牵连到中书人员。于是有小人就窥伺到这类机会,兴致勃勃地开始诋毁王沔。其目的一来是讨好君王——他认为王沔既然罢免,君王一定对王沔不满,正好借此迎合君王;二来是以此获得晋身的资格。太宗一眼看出这位小人乃是落井下石之辈,于是不动声色地对他说:“吕蒙正有大臣之体,王沔甚为明敏。”这话将吕蒙正也拖进来,做个掩护,像是在历数大臣功过,给这个小人也留了脸面。史称“毁者惭而退”,进谗言的小人惭愧而退下。

帝制时代——事实上,任何时代——领袖人物的“明察”,是一种珍贵品格。-1¢6·k-a-n.s!h·u_.¨c¢o!m_

卖直取名

几年后,赵元杰薨,改姚坦为卫尉少卿,判吏部南曹,这是吏部下的一个中级职官。太宗因为与他是过去老相识,有一天召到殿中聊天。姚坦说到过去在王府中的事,说话间就流露了对诸王各种短处的批评,并自诩乃是一个“敢言”的耿直人物。姚坦退下后,太宗对左右说:“姚坦在王宫府邸,不能用正确的义理委婉劝导,诸王有点小的过失,他就批评矫正还到处传播。这种行为叫‘卖直取名’,不好。”

“卖直取名”,就是拿着忠直当作奇货,博取“直”的名声。这是古来读书人未能做到平衡之道,也即未能理会中庸精神的一种失礼行为。与此相近的一个说法就是“讦以为直”,攻击别人的短处或揭发他人的隐私,来炫耀自家的直率。《论语。阳货》中,大贤子贡明确表态:“恶讦以为直者”,厌恶用“讦”当作“直”的行为。“称人之恶”“居下流而讪上”“勇而无礼”“果敢而窒”“徼以为智”“不逊而以为勇”(传扬他人的坏事、居下位因嫉妒而谤讪上位、胆大而没有礼、果敢而不通情理、剽窃而自以为聪明、不谦逊而自以为勇敢),都与“讦以为直”一样,是君子所不愿意看到的,也是君子所需要警惕的人类弱点。按现代交往理论,这类行为都属于&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