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学研究] 《袁氏当国》作者:唐德刚【完结】
中华民国元年,一月一日(清宣统三年,辛亥,阴历十一月十三日;公元一九一二年,一月一日),夜十时,时年四十六岁的广东香山人孙文先生,在南京前两江总督府(原太平天国天王府,后来的国民政府,今日的江苏政协大厦),灯彩闪烁,军乐悠扬,和数百位,衣冠楚楚的,男女观礼者,热烈欢呼声中,宣誓就任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并宣读誓词如下:
颠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完. , ¢榊,颤. ,唔¨错/内.容′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邦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中华民国元年元旦。
中华民国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孙文,家中谱名帝象,学名文,习医时取名日新,嗣谐音字逸仙,秘密革命期间,一度化名用日语中山樵,晚辈同志因此尊称之为中山先生,故世称孙中山。孙公自我使用的正式名字,见于政府之正式文献者,则为孙文。在民国史上的正式纪录,应为孙文临时大总统。.秒-彰′劫`小¨税,蛧` ¨勉′费_粤^黩¨
上引孙文总统这则誓词虽然很短,它却是中华五千年政治史上,一座极重要的里程碑和分水岭。自此以后,当今世界上,这个绵延不断的最古老的国家和政权,便由‘帝制’转入‘民治’的新时代了。这一阵军乐,一片欢呼,一篇誓词,便把那已延续了四千余年的古老的政治模式,正式的结束了。
回看我中华民族的政治社会发展史,我们如上溯至传说时代,那我们从公元前二二○六年,夏禹‘家天下’开始,由一家统治一国,至此已四千一百二十八年了。若从秦始皇于公元前二二一年,统一六国,废封建,建帝国,称皇帝算起,至此也已有两千一百三十三年了。不管是封建诸侯也好,皇帝当国也好,这都是行之数千年的制度。它们都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来的,当然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随便废除得了的。
事实上,这项所谓封建制度和帝国制度,原都是整个民族在数千年中,从生活实践和理论探讨才慢慢发展出来的文化整体。·卡¨卡′晓/说`惘` ·最*新!章,結~更′辛-快*在这整体的结构之内,帝王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已。围绕着这个帝王,还有一整套政治经济交互运作的国家机器,和与他们配合得天衣无缝的文化体系、社会生活方式和价值系统。他们是个相辅相成、一转百转的文化整体。因此要从一个古老的封建制度(像文艺复兴时代的欧洲),或帝国制度(像辛亥革命之前的中国),转入一个民主代议制度,这种制度转型,一转百转,就非三年五年之功了。事实上,中西历史都告诉我们,这项‘转型运动’需时数百年,始能竟其全功。因此在辛亥革命之后,那有数千年历史的‘帝制’,在表面上虽被废除了,以后中国历史要进入真正的‘民治’时代,可能还要有一段很长的时间,才能慢慢的转化过来呢。
君不见,在本篇拙作落笔之时,距民国开国已八十七年丁,真正的民治主义虽然已遥遥在望,目前究竟还是可望而不可即呢。但是上述孙文总统的就职典礼,毕竟是这个新时代的开端。旧的帝制,逐渐在历史的海洋中,缓缓沉没;新的民主政治在眼前的地平线上,慢慢升起,成长虽缓,终必有大盛之时。这该是个历史的必然,无人可以逆转之也。孙文大总统,既然是我国史上正在发展中的民治时代的第一位民选总统,他这项最早的民主代议制度,是怎样创立的?这儿应该有补叙一下的必要。
采用美国制度为蓝本
原来在公元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武昌首义之初,全国响应,如火之燎原,一月内外,全国二十二省竟有十七省宣布独立。十一月九日,鄂军都督黎元洪乃通电各省,请派代表来武昌,商讨组织临时政府,以便统一指挥。两日之后,江苏都督程德全与浙江都督汤寿潜,亦联名致电上海都督陈其美,作相同建议。十三日,陈乃据以通电各省,请派代表在上海开会,因上海地居要冲,交通方便故也。黎元洪主张,盖以军事与外交的需要为重,他尤其希望能争取外交团,承认革命军为交战团体,而不横加干扰。上海方面则更进一步,希望能建立一个永久性的民国政府,来代替满清那个帝国政府了。这个将来的民国政府的组织形式和原则,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