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她同时又发现他几乎没有什么变化。*s¨i¨l/u?x_s?w·./c?o\m~对于她,他仍然是个既亲切又陌生的人,他简直没有跟她说话,一句话也没有说。分别了十年,难道他没有什么要跟自己说的?这里又没有其他的人在旁边!他既没有用儿时的小名来称呼她(她多么期待这个),也没有以今天缔结的新的关系来称呼她(她理应得到这个,刘锜哥哥就是这样称呼姊的)。前者总结他们的过去,后者开创了他们的未来,两者都可以消灭他们间的距离。可是无论哪一种称呼。她都没有得到。他对她只是稍微含点笑意罢了,她还怕这点笑意无非是他涂抹在深沉的表情外面一层薄薄的糖衣。
但她发现他确是温柔的,这一层也是无可怀疑的。当她在他手臂弯中喝着满满一杯“交杯酒”时,因为喝得急了,怕喝呛,中途停顿了一下。他错认为她喝得太多了,怕她喝醉,就轻轻地弯过手臂,自己喝干了它。她对他是那么了解的,在这个小小的动作中,她看出他还是像儿时那样处处照顾和保护着她的利益。
一种感激的心情,迫使她希望跟他说两句话,也希望他跟自己说两旬,却不知道怎样开口,怎样去引逗他开口。/薪\完*夲¢鉮!戦_ *哽·新_嶵·快-她蓦地记起爹昨夜嘱咐她的话,“要使他成为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汉”。她毫不怀疑他本来就是如此,她也一定做得到使他更加如此。他过去堂堂正正的行为,他们间过去的深情厚谊,特别当他还只有十五岁的时候就曾说过一个好汉子要像衮刀那样千锤百炼才能打成的话,这一切都为他必然要成为爹所期望的那种人提供可靠的保证。可是这样强烈的、复杂的思想感情,她怎能用一句简单概括的话就把它充分表达出来?
她不能够,她不能够!
(二)
被刘锜娘子用了那么善良和诚恳的祝愿置于其中的同心结所绾结起来的亸娘和马扩的共同命运却不像她的主观愿望那样顺溜。他们一开始就遭到惊风骇浪。
婚后第一天,刘锜娘子照例送去彩缎和油蜜煎饼。然后在家里布置一个招待新夫妇双回门的“暖女会”,要把刚遣嫁出去的女儿连同新郎一起请回娘家来“烘烘暖”,这又是东京的婚礼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武¨4,墈-书? ¢嶵^歆′蟑*踕?哽-辛′快¨这一年。春寒特别持续得长久,三月初旬还脱不了棉袄,把嫁出去的女儿烘烘暖也可以,但不知道双回门的日子在六月祁暑中怎么办,难道另设名目,来一个“寒女会”不成?看来是很可能的,东京人最善于巧立名目,借机来寻欢作乐一番。
“暖女会”应该充满温暖的气氛。可惜,那天一清早,赵隆就被经抚房请去了,等候了好半天还没见回来。后来,刘锜也被宣入宫内,等候官家传见。缺少了两个要紧人,暖女会不免要冷落得多,但是刘锜娘子竭力支撑着局面。她当仁不让地代替了父亲和兄长的地位,亲自主持这个暖女会,使得它保持足够的温度把女儿烘暖。刘锜娘子对亸娘的身份可以随机应变,她是亸娘的嫂子、姊姊、朋友、保护人……假使赵隆不能行使父亲的职权,那么亸娘就是她女儿,假使马母做不到一个东京人所要求那样的婆母,那么她无疑地就要使亸娘成为她的儿媳了。刘锜娘子对亸娘所表达的强烈的爱情中,既有豪侠温柔的一面,也包含着包办代替的成分,因此她受到她的默默的感谢和含蓄的反抗。
刘锜入宫不久就回到家里,他先对新夫妇道过喜,然后愉快地谈了他被传见的事。
“贤弟!”他问马扩,并不认为这件又古怪、又好笑的事情需要回避妻子和弟媳,“你道官家传见俺为什么?”
“正在和嫂子议论,想必是官家想起了诺言,要委兄长到前线去打仗。”
“哪里是为这个!”刘锜连连摇头,轻松地笑起来,“俺原先猜的也是为此。那知官家传见后,东问西问,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儿,后来图穷匕现,道出了本意,原来是要俺陪同兄弟到镇安坊李师师家里去走一遭。”
官家一本正经地派了大内监黄珦来把刘锜找去,大家还当要谈什么正经大事,连家里的暖女会差点开不成,临到结末却是派了这么一件风流差使。听到这话,他娘子和马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