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用待人的方法去养鸟的故事:鲁国国君十分喜欢养鸟,有一次,他得到一只羽毛十
分美丽的小鸟,不敢把鸟放在露天的花园里,而把它迎进庙堂,派人献酒送肉,又命令
乐工奏乐曲,搞得鸟儿晕头转向,不吃不喝,第三天就死在笼里。·兰!兰′文-学¨ ,嶵/欣\漳`劫¨埂,欣.筷~
但是,庄子却过分抬高了无形的道,贬低了现实的感性世界,他认为生命不过是暂
时的存在,是无足轻重的。他认为道是“先天地生”的,是无界限差别的,而后来发展
到主张齐物我、齐是非、齐大小、齐生死、齐贵贱,幻想一种“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
我为一”的主观精神境界,安时处顺,逍遥自得。这使庄子原先包含着朴素辩证法因素
的思想,走向了相对主义和宿命论。
庄子在政治上是主张“无为而治”的,他认为,帝王要“以无为常”,“帝王无为
而天下功”(《天道》)。在庄子看来,为人处世应是不偏不倚的,不去伤害别人,也
不施舍,不与人争财物,自食其力。*狐`恋/雯-茓? /罪`辛!彰!劫·耕-欣*哙,因此他主张遵循“中道”,这样可以保身,可以舍
生,可以养亲,可以终年。他劝人们“顺其自然”,不要以好恶损伤天性,应听任自然
变化。“顺其自然”反映了庄子自我解脱的内心世界。他从厌世思想出发,发展到“以
死为至乐”,在庄子看来,人类的产生是道的物化,而每个人的生老病死也是道的物化。
所以,他妻子死的时候,认为妻子的死是安然睡在天地这个大房子里,得到了宁静,他
不但没有痛哭流涕,竟“鼓盆而歌”(《至乐》)。他自己临终前,也反对弟子厚葬,
他说,要与天地为棺槨,以日月为连璧,以星辰为珠玑。总之,以万物为赍送。
道是自然之道,人性是人自然之性,无为而治是任民之自然而治,艺术是主观自然
与客观自然相结合的产物。!k\u?a`i+d+u·x?s?./n·e′t~可以这样说,一部《庄子》基本可用“自然”二字概括。
《庄子》一书的作者,用以表述“自然”这一概念的,大都是个“天”字,或者“天地
之道”等。
《庄子》,自古以来就是文人学士感兴趣的一本书,它不但涉及哲学、人伦、政治,
而且谈论美学、艺术、语言、生物、养生等方面。闻一多和郭沫若都认为中国的艺术导
源于庄子,一部中国文学史几乎都是在它的影响下产生了。在美学家眼里,多以为庄子
开辟了有别于儒家的美学系列,对中国的艺术影响深远。在语言学者看来,庄子是一位
语言大师。
《庄子》语言之丰富生动,在先秦诸子著作中是无以伦比的,他第一次提出了寓言、
小说的概念,创造了近200个寓言故事,开创了以虚构的手法反映现实和表现理想,被
称为“诙谐小说之祖”。在气功师眼里,认为气功中的踵息法、缘督以为经皆源于《庄
子》。
在今天,《庄子》不仅在国内,而且在国际文化界亦引起了普遍的关注,这是值得
我们中华民族自豪的!当然我们在阅读研究《庄子》时,必需看到他思想中有积极和消
极的两个方面。如它破坏偶像,要求个性解放,这是进步的要求,是积极的一面;它的
虚无主义的东西是消极的一面。
8 《荀子》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
《荀子》是战国末年著名唯物主义思想家荀况的著作。
《汉书·艺文志》著录“《孙卿子》三十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