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LK小说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26章完结

第26章完结

会就太平。¢1\9·9\t/x?t,.·c·o,m^如果统治者没有足够的“德教”力量维护这个“道统”,社会就变乱,新的

统治者就取而代之,并把这个“道统”重新延续下去。这样,“天不变、道亦不变”的

社会观和“一治一乱”的历史循环论独特地结合到了一起。这种社会历史观的实质就在

于“同姓不再王”,世界上没有万世一系的帝王,但统治阶级的对万民的统治却是万古

不变的。《论衡》书对这种社会历史观持批判的态度。它认为社会治乱的原因是寓于其

本身之中,而不在于“人君”的“德”、“道”;相反地,“人君”的贤不肖是由社会

历史所决定的。“世之治乱,在时不在政;国之安危,在数不在教。贤不贤之君,明不

明之政,无能损益”(《论衡·治期》篇)。¨E+Z-暁·说`徃′ ?最?鑫·漳¢节~更+辛′哙?而自古而然的“一治一乱”同样是自然的

现象,不是取决于“上天”或人的意志。

《论衡》书是从自然主义的唯物论出发来论述社会历史发展的。从其承认客观物质

的力量来说明社会历史是个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发展过程,否定“天”和“人君”

是历史发展的力量,否定“德”和“道”及“天不变、道亦不变”这一点上来说是正确

的。但其把社会历史的发展过程归结到“时”和“数”上,认为是一种盲目的自然力量

在起作用,否定了一定社会的阶级、集团和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这显然

是不正确的。因之,《论衡》中的社会历史论述是带有唯物主义因素的自然宿命论的社

会历史观。

《论衡》书不仅对汉儒思想进行了尖锐而猛烈的抨击(但它并不完全否定儒学),

而且它还批判地吸取了先秦以来各家各派的思想,特别是道家黄老学派的思想,对先秦

诸子百家的“天道”、“礼和法”、“鬼神与薄葬”、“命”、“性善和性恶”等等,

都进行了系统的评述。¨我!的·书\城/ .埂/新¨最^哙~因此,后人称《论衡》书是“博通众流百家之言”的古代小百科

全书。

尽管《论衡》书不可能摆脱当时时代的局限,用自然主义和直观的观察来描述世界,

特别是在社会历史观上基本是唯心论的,但它产生在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即封建国家处于统一和强大、儒学与谶纬神学相结合,成为统治阶级的正统思想的时期,

它敢于宣布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敢于不承认鬼神的存在,敢于向孔孟的权威挑战,并

确立了一个比较完整的古代唯物主义体系,这在历史上是起了划时代的作用的。它对今

后的唯物主义者、无神论者,诸如魏晋时期的哲学家杨泉、南朝宋时的思想家何承天、

南朝齐梁时的无神论者范缜、唐朝时期的刘禹锡和柳宗元、明清之际的思想家王夫之等

等,都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4 《五经正义》

“融贯群言,包罗古义”

《五经正义》是唐代颁布的一部官书。五经指五部儒家经典著作,即《诗》(《诗

经》)、《书》(《尚书》、《书经》)、《礼》(《礼记》)、《易》(《周易》)、

《春秋》。汉武帝时,朝廷正式将这五部书宣布为经典,故称“五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