则君不能独富。有若深言君民一体之意,以止公之厚敛
也。为人上者,所宜深念也。”(《论语集注》)朱熹所论民与君之关系。
完全继承孔孟之仁政思想,与他做官时的为政之道也是相符的。反对横征暴敛、竭
泽而渔,正是为了统治阶级的长远利益。可见,朱熹是地主阶级中较有远见的一分子。
《四书集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由于它的刊行,《大学》、《中庸》、
《论语》、《孟子》始被称为“四书”,与“五经”一起成为封建社会最重要的经典著
作。
朱熹一生著述丰厚,流传于世者也颇多,但最重要的还是《四书集注》,故《四书
集注》为历代学者所重视。注释儒家之书者不下成百上千家,独《四书集注》能长期流
传,历久不衰。朱熹的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曾一度十分盛行,被称为“朱子学”,在
东南亚和欧美也受到重视,足见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的影响。
《四书集注》还被历代封建统治者所推崇。南宋宁宗嘉定五年(1212年),把《论
语集注》和《孟子集注》列入学官,作为法定的教科书。理宗于宝庆三年(1227年)下
诏盛赞《四书集注》“有补治道”。宋以后,元、明、清三朝都以《四书集注》为学官
教科书和科举考试的标准答案。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占据着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而
《四书集注》作为理学的重要著作,也被统治者捧到了一句一字皆为真理的高度,对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