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LK小说 > 影响中国的100本书 > 第34章完结

第34章完结

人各得自利也,呜呼!岂设君之道固如是乎!”这些话在300年前,是没有人敢说的,

黄宗羲却大声疾呼:皇帝是“天下之大害者”、“敲剥者”。¨微¨趣?暁?税*蛧· `唔¨错!内\容!因此有人称赞《明夷待访

录》是“人权宣言”。

他对封建专制进行猛烈的批评,说它是公私不分,权利义务不平,没有公法可言。

因此他反对“一家之法”,主张“天下之法”,“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原法》)。

他为了求得人权平等,主张非废除秦汉以来的“非法之法”不可;要求得天下太平,非

废除专制的君本制度,而改为民本制度不可。

他理直气壮地呼吁,现今应当是“天下(人民)为主,君为客”(《原君》)。他

同时也提醒封建时代的臣僚,不要再是皇帝“敲剥”百姓的服役者,而应该是“为天下,

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d¨a?s_h,e+n^k?s′.*c^o_m+”“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

乐”。他得出这样的结论:做官的人如果“不以天下为事,则君之仆妾也;以天下为事,

则君之师友也。”(《原臣》)

黄宗羲的思想意识中已有责任内阁制的因素,他认为宰相,一是贤人,二是有职有

权的人;而君主的职位不过是虚名罢了。他在《置相》篇中阐述了这一观点,他认为宰

相既当责任内阁之权,“四方上书言利弊者……皆集焉,凡事无不得达”。

黄氏也有近代代议制的意识,他在《学校》篇中,已流露出议会政治的萌芽思想。

他把东汉的太学清议的历史意义理解为近代的议会政治,这是托古改制。黄宗羲的理想

是,在中央政府,天子以至公卿都要在太学祭酒的面前就弟子之列,祭酒(类似议长)

有权批评政治的得失。在地方政府,郡县官都要在地方学官的面前就弟子之列,学官对

于地方政事缺失,“小则纠绳,大则伐鼓号于众”。?晓*税~C·M,S_ ·追^嶵·歆/漳′节~

明、清之际,随着都市经济的成长,出现了资本主义的工场手工业,反映到意识形

态上,产生了黄宗羲具有资本主义萌芽思想的市民政治学说。我国封建社会,一向是

“重农抑商”的。而黄宗羲鉴于社会的变动,面对现实,却提出“工商皆本”的学说。

他说:“今夫通都之市肆,十室而九,……

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夫工固圣王之所欲来,商又使其愿出于途者,

盖皆本也。”(《财计三》)在经济学说上,黄氏也反映市民的要求,主张废止金银货

币,使用“宝钞”,而以金银作为宝钞的基金。他这种经济思想,有利于商品流通,有

利于工商业的发展,并启发了近代的经济政策。在黄氏看来,明朝末年是封建制度崩溃

的前夜,此时,“土力日竭”了,市场停顿了,人民生活的条件被皇帝夺去了,加税加

饷永没有限制了。他站在市民的立场,还呼吁减轻军费负担,主张实行征兵制度;反对

募兵制。

当时农民无地可耕,而土地都被皇室、外戚、阉宦和地方的豪强所霸占,赋税苛役

特重,就拿江南一带来说,“一困于赋,再困于役,盖已皮尽而骨存矣”(《复社纪

略》)。黄氏为了减轻农民的负担,主张减赋税。为了使人民能生活下去,他又提出

“天下大公”的制度。在黄宗羲看来,土地制度的改革,其理想是恢复井田制度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