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历史的宿命论”,以为历史上任何朝代的兴亡,人物的成败,都不
是天命,而是人事。他在《杂说》篇等文中有所论述。他也反对以成败论英雄之正统历
史观。在《称谓》篇、《编次》篇中论述了这个问题。他甚至不主张“内中国而外夷狄”
的大汉族主义的历史观。至于他敢于怀疑,则史料因此纠正,敢于非圣,则成见因此打
破,这些都是他的科学精神。
当然,刘知几受时代和阶级的局限,《史通》中有维护封建名教,诬蔑农民起义等
论述,这说明刘氏也没有超出封建史家的立场和观点。
66 《文史通义》
“史所贵者义也,而所具者事也,所凭者文也”
《史通》问世之后,对于后世史论的发展,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因此,宋元期间,
相继产生了如郑樵的《通志》、范祖禹的《唐鉴》和吴缜的《新唐书纠谬》等。继宋元
之后,明清两代评史论史之风更盛,而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堪称能与《史通》匹敌
的第二部史学理论巨著。章氏在《文史通义》中,不仅批判了过去的文学和史学,也提
出了编写文史的主张。他对编纂史书的具体做法,又表现在他所修的诸种地方志之中。
章学诚(1738—1801年),字实斋,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少年时酷爱文史
书籍,且能举其得失。后寓居北京,游于内阁学士朱筠之门,得以遍览群书,并与钱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