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午放学时,唐老师站在讲台上,脆生生地交待着:“同学们,下午要记得带上扫把、撮箕、水桶和抹布来学校打扫卫生哦。?a.b\c_w+x·w+..c¢o_m*”
(这儿忍不住吐槽一句,咱 80 后读书那阵儿,学校卫生都得自个儿打扫,等 80 后长大成家有娃了,嘿,小孩读书了,还得跑去学校给孩子打扫卫生,咋就对咱 80 后这么“优待”呢!)
唐老师仔仔细细地安排了一番,明确哪些同学带哪种工具后,大手一挥,宣布放学。
余顺背着小书包,哼着不成调的小曲儿走在放学路上,刚拐进小巷子,就瞅见箫国华和刘响结伴走来。
他俩瞧见余顺,眼睛“唰”地一亮,兴奋地撒腿跑上前,扯着嗓子喊道:“余顺班长,你也住宝华楼巷啊,我们也住这儿,以前咋从没见过你?你是刚搬来的吗?”
“我家在宝华楼巷南 9 号,不过以前我没跟爸妈住,住在庐陵巷,爸妈忙,把我放在那儿让别人帮忙带着。去年我妈生了妹妹,就把我接回来了。”余顺笑眯眯地回道。
“哦,原来是这么回事,怪不得呢,我跟箫国华早就认识了,嗯,我家有个哥哥,他家有个姐姐,哦,对了,我叫刘响,他叫箫国华,班长你可得记住咯!”刘响跟个小麻雀似的,叽叽喳喳说个不停。
余顺在心里暗自吐槽:怎么会不记得你?你这家伙就是个大话王,吹牛的本事一绝,话多得像竹筒倒豆子,怪不得叫刘响,昨天好像就你劝酒最起劲,一套一套的,不愧是长大后干销售的料,打小就是个社牛!
再瞧瞧箫国华,在一旁闷不吭声,偶尔才搭个一两句话,可能是还不熟络的缘故。·搜*嗖·小/说?王′ ·勉¢沸-悦/渎!
余顺又在心底悄咪咪地腹诽:你这死胖子,从小就胖得像小山似的,长大后还嘴硬,非说胖是因为当了厨师吃得多,你那是吃得多吗?分明就是先天基因好!人狠话不多,昨晚喝酒也没见你醉,看来从小底子就厚。
说着说着,刘响家到了,他蹦蹦跳跳地跑到家门口,还不忘扭头挥手招呼:“班长,有空来我家玩啊!”
眨眼间,队伍就剩下箫余两人继续前行。
走到一个丁字路口,余顺装作不经意地问箫国华:“我家得从这儿拐进去了,你顺路不?”
其实余顺心里门儿清,箫国华家在哪儿他都知道,首走是大路,宽敞好走,右拐一起走也行,就是得多钻一条小巷子。
可眼下不是得假装刚认识、不熟嘛,要是暴露了,虽说箫国华看着有点憨,大概率看不出啥门道,但余顺这有着 40 多年人生阅历的“老灵魂”,既然己经警醒,那时刻都得提醒自己,可千万不能露馅儿。
箫国华脚步一顿,稍作思索后道:“一起走,这边也能到家。”
说罢,率先走进了巷子里。
没走多远,余顺指了指自家房子,扬了扬下巴:“我家到了,就是这儿。”
箫国华仰起头,瞅了瞅那三层小楼,一脸疑惑:“哦,这就是你家啊,这么高,你家不是有钱吗?你还要赚很多很多的钱?”
余顺一听,嘿,这闷葫芦心里还挺有数,教室里的自我介绍,除了唐老师,估计没几个人上心,这家伙倒好,记得清清楚楚,跟拿个小本本记着似的。
“爸妈赚的钱是爸妈的,我赚的钱是我的,我要赚好多好多钱,以后买比这更大的房子,带独立卫生间的,能在自己家里舒舒服服拉粑粑的楼房。!t.i.a-n¢x+i*b`o¢o/k~.^c¢o′m.”
余顺顺嘴就说出了后世的“名言”,一想到这会儿用的还是公共厕所,特别是上午课间去学校公厕上大号,人多得排队,里面那股味儿,首冲脑门,酸爽得他首撇嘴,这会儿吐槽起来那叫一个带劲。
“能在自己家里拉粑粑的楼房!”
箫国华嘴里喃喃重复着这句话,眼睛突然一亮,像是被一道光击中,开启了什么新思路。
余顺记得长大后,箫国华曾抱怨,说不知是不是因为胖,一天得上两三次大号,虽说每次时间不长,一分钟之内就能解决,可架不住次数多啊。
而且住宅区的公厕吧,覆盖范围大,坑位又少,经常得排长队,所以,这小子打小儿就对公厕深恶痛绝。
箫国华记住地方后,半转过身,朝自家方向走去,还不忘撂下一句:“下午见。”
余顺还在自家门口呢,就扯着嗓子喊:“婆婆,我回来啦!”奶奶在屋里听到动静,赶忙放下锅铲,解下围裙,三步并作两步迎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