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K小说

繁体版 简体版
LK小说 > 宅中戏精求生记 > 第91章 诗笺再启·情丝难断

第91章 诗笺再启·情丝难断

晨雾未散时,顾砚之己立在苏府绣楼下。?如!文¨网^ ¨无-错/内!容·

他指尖叩了叩手中描金食盒,盒身与绣楼檐角铜铃相和,发出细碎的响。

门房方才通传时,他瞥见绣楼西窗的窗纸被风掀起一角,露出半截湖蓝绣帕——是苏若苕常用的,边角还绣着歪歪扭扭的并蒂莲,像极了她去年偷学绣花时的败笔。

"顾世子请。"小丫鬟掀了绣楼门帘,暖香混着绣线的棉絮味涌出来。

顾砚之抬步进去,正撞见苏若苕蹲在地上捡绣绷。

她梳着双螺髻,发间只插了支竹簪,裙角沾着几星金线,见他进来,仰头露出个憨笑:"你来得巧,方才阿珠端茶险些碰翻绷子,这满地的鸳鸯翅膀可够我捡半刻。"

顾砚之伸手扶她起身,掌心触到她袖中硬邦邦的物什——是方才他借递食盒时塞进去的诗笺。

苏若苕的耳尖微微发红,却仍大大咧咧拍了拍裙角:"西市的糖蒸酥酪?

我可馋了好些日子,快打开让我......"

"先看这个。"顾砚之低声截断她的话,拇指在食盒暗格里一按,取出张泛黄的纸笺。\优`品.小\说′网. ?首.发*

苏若苕接过时,指腹触到纸背熟悉的纹路——这是当年庵堂里用的竹纸,边角还留着她用炭笔涂鸦的小莲花。

"愿家人安好,何惧风霜苦。

红绳结义久,不负少年心。"她轻声念着,眼尾忽然发酸。

十二岁在观音庵,她总爱缠着顾砚之抄诗,说要学"大才女"写情致。

那时顾砚之嫌她胡闹,却还是用最工整的小楷抄了这首自己编的打油诗,末了还补一句:"你若嫌俗,明日换首文雅的。"

"看偏旁。"顾砚之的声音低得像檐角漏下的晨露。

苏若苕这才注意到,每句末尾的"好""苦""久""心",拆开偏旁竟拼成"绣楼有眼"西字。

她猛地抬头,正撞进他深潭般的眼——昨夜她在绣样里用青灰线藏的密语,他竟用诗笺原封不动地回了。

"你......"苏若苕喉头发紧,想起昨夜绣楼窗外那道黑影,想起苏若菱翻《绣谱密要》时发抖的指尖。

顾砚之却像看懂了她的千言万语,伸手替她理了理被风吹乱的碎发:"当年你说要把诗藏进日子里,如今倒真成了护心符。/小!说+C\M+S* ,追¨最*新+章\节?"

"姐姐和顾世子真是情深意重。"

冷不丁的笑声惊得案上绣绷晃了晃。

苏若菱扶着门框站在门口,月白比甲上绣着缠枝芍药,偏生眉梢挑得像把刀:"连儿时的诗都记得这么清楚,倒让菱儿想起前日在书斋翻到的《玉台新咏》——里面说'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原是这个理儿。"

苏若苕垂眸将诗笺折成小方块,塞进贴身的肚兜里。

她抬头时又成了那副憨萌模样,歪头道:"妹妹这话说的,我和顾世子小时候在庵堂同读过半年书,他替我抄过二十多首诗呢。

要说记性好......"她忽然伸手戳了戳顾砚之的袖子,"该夸他,我早把旁的诗忘干净了,就记着这首。"

顾砚之配合地弯了弯嘴角,顺势握住她的手。

两人掌心相贴处,苏若苕能摸到他虎口的薄茧——是常年翻账册磨出来的。

她悄悄回握,感觉到他指腹在自己手背上轻叩两下,像在敲摩斯密码里的"安心"。

苏若菱的指甲几乎掐进掌心。

她望着两人交握的手,又瞥见苏若苕袖角露出的半截诗笺边角,喉间泛起腥甜。

前日在陈七爷书斋偷抄的《绣谱密要》里明明白白写着"双针隐字"的解法,她本以为能借着比对婚服绣样,找出苏若苕生母当年替老夫人绣的那幅"松鹤延年"里藏的秘密。

可如今看来......

"妹妹站着作什么?"苏若苕的声音突然甜得发腻,"快过来尝尝顾世子带的糖蒸酥酪,我记得你最爱这口。"她拽了拽顾砚之的袖子,"砚之,把食盒打开呀,难不成怕我们抢你的?"

顾砚之低笑一声,掀开盒盖。

乳白的酥酪上撒着桂花,甜香裹着热气扑出来。

苏若菱看着苏若苕舀起一勺递到顾砚之嘴边,看着他低头去接时耳尖泛红的模样,突然想起匣底那卷旧婚书——那是生母临终前塞给她的,边角还沾着血渍,上面赫然写着"苏府前夫人之女苏若苕,许配定北侯世子顾砚之"。

"我突然想起要去佛堂给母亲上香。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