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生动的寓言故事,蕴含着深隽的哲理,凭着它们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
给人们以智慧的启迪,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11 《春秋繁露》
“凡物必有合。合必有上,必有下,必有左,必有右;……
此皆其合也”
西汉中期,战乱频仍的诸侯王国割据局面基本结束,生产得到恢复与发展,中央集
权得到巩固与加强,出现了经济繁荣和政治大一统的局面。适应统一的中央集权的需要,
董仲舒的神学唯心哲学思想便应运而生。他的哲学思想主要反映在所著的《春秋繁露》
中。
《春秋繁露》有17卷,82篇。由于书中篇名和《汉书·艺文志》及本传所载不尽相
同,后人疑其不尽出自董仲舒一人之手。《春秋繁露》系后人辑录董仲舒遗文而成书,
书名为辑录者所加,隋唐以后才有此书名出现。我国现存最早的《春秋繁露》版本,是
南宋嘉定四年(1211年)江右计台刻本,现藏于北京图书馆。注本很多,最详尽的是苏
舆的《春秋繁露义证》。
董仲舒潜心钻研《公羊春秋》,学识渊博,故时人称其为“汉代孔子”《春秋繁露》
也是一部推崇公羊学的著作。
《春秋繁露》宣扬“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的神学目的论。认为天是有意志的,